
黃仁勳不勸你寫程式,而是勸你拿起工具,學當工匠。他點出未來超稀缺人才,年薪上看300萬,而且人力需求每年都得成倍成長,再成倍成長。
AI高速發展之下,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卻提出了不同的觀點:資料中心的加速蓬勃發展,實際上為年輕人創造了數以千計的工作機會。他指出,要抓住這些機會,年輕人只需願意選擇透過技職學校來獲取必要的技能訓練。
黃仁勳在接受英國第4頻道新聞訪問時說,「我們將需要數十萬名電工、水管工、木匠蓋這麼多的資料中心。」他說,「每個經濟體的技術工種將迎來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,人才需求將呈現指數級成長。」
被譽為「AI教父」的辛頓(Geoffrey Hinton)近期也在podcast節目中表達一樣的看法,「去學當水管工。」諾貝爾獎得主辛頓說,「我覺得水管工人比較不會失業。但像法務助理這類處理文書工作的人,很快就沒人需要了。」
建築工超搶手,年薪破台幣300萬
黃仁勳不是空談,他正以實際資金投入來兌現承諾。
輝達9月底宣布,將投入高達1000億美元資金,投資OpenAI,支持大規模打造搭載輝達AI處理器的資料中心。根據麥肯錫的預測,到2030年,全球在資料中心的資本支出將激增至7兆美元。
根據推估,建造一座7000坪資料中心,需雇用1500名建築工人,當中許多人無須大學學歷,但年薪可超過10萬美元(約300萬台幣),外加加班費。資料中心完工後,仍需50名全職員工負責維護設施,而這些工作還會帶動周邊地區再創造3.5倍的其他工作機會。
黃仁勳呼籲需要更多水電工和管線工人,這與他更宏觀的觀點一致,也就是下一波的技術機會,不在於軟體層面,而在於實體基礎設施的建構。
今年稍早被問到如果再回到20歲時,他會選擇哪個領域就讀時,黃仁勳坦承,「對於現在已經畢業的年輕人,如果是我,可能不會選擇軟體科學,反而會去鑽研更多實體科學的領域。」
Resume Builder職涯顧問長哈勒在調查中表示,「愈來愈多Z世代大學畢業生轉向發展技術工作,背後的理由是出於擔心AI會取代傳統白領工作,而技術工作則提供難以自動化的實務操作。」
年輕人選技職,也要有師傅教
線上專業發展平台BetterUP的AI首席科學家里斯認為,「機器人技術確實在快速發展。它即將投入入門級工作,比如駕駛卡車和搬運設備,但要應對複雜工作還需要時間。」
在AI時代,技術工人仍有巨大的發展潛力。他們將與AI和機器人並肩協作,把那些要求精細入微和解決複雜問題的工作,交給多年來不斷精進技藝的專業人士。
隨著愈來愈多有意識、有志向的年輕人開始報考技職學校,許多院校反而陷入了師資難尋的困境。根據美國教育部數據,2025至2026學年度,至少有26個州面臨職業與技術教育教師短缺問題。因此,為了解決技職領域的人才斷層,身懷精湛技藝的師傅,同樣是最稀缺的人才。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|